上海打造住宅修缮人才 “黄埔军校”——探访徐汇徐房实训基地

文章出处:常见问题       发表时间: 2024-05-24 22:23:44

  “为塑造地域特色风貌,弘扬传承中国建筑文化,上海依托行业协会、大规模的公司等机构,建立修缮行业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基地,打造住宅修缮人才的‘黄埔军校’,实现历史建筑文化的挖掘与保护、匠人精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、建筑修缮工艺的继承与丰富三大功能,为修缮行业输送更多人才。”上海市房管局更新处副处长陈伟东说。

  走进实训基地,脚下便是一条独具特色的“匠心路”,这条路讲述了上海百年道路修筑工艺的演变历史。 从最早的弹格路,到极具年代感的小青砖,再到如今大范围的应用的混凝土、透水砖,甚至是建设海绵城市时必不可少的彩色沥青,都能在这条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时代印记。在每段道路开头,更是用可视的特色玻璃把道路截面用料一一呈现出来。

  在匠心路的对面,是一面巍然耸立的石库门墙,这里还原了一大会址、二大会址、《新青年编辑部》旧址等六种上海典型的石库门样式。所有门框的石材都是原汁原味进行复原。墙面的两侧展现了鱼鳞拉毛、鹅卵石、斩假石等六种不同的修缮工艺。

  石库门墙的背面是技能实操区,整个实操区设有14个工位,涵盖了九种墙面粉刷工艺和平瓦、中瓦等屋面修缮细部工艺。在每个工位的墙面上都留有空白的操作区间,工人们首先要判断原墙面的色差和粒径,选取与其相同的材质进行实施工程。比如思南公馆的鹅卵石墙面,其材料颜色为黑色,黑石占比35%,基地工作人员花了几个月的时间,跑遍长三角与华东六省才买到相同材料。施工时要求三分之二的鹅卵石埋在墙内,三分之一暴露在外,完全靠手工操作,一旦比例控制不好就容易造成墙面脱落,这需要工人熟练的操作才能呈现最终的效果。

  当下建筑修缮中的“老大难”,不仅工艺材料奇缺,更关键的是独特技艺后继乏人。未解决这一问题,上海市通过历史建筑修缮工序的标准化建设,结合多媒体教学、工艺及构件长期展示的教材标准化体系,整合行业内优质师资,进行日常工艺工法练习、定期举办技能比武、申请核发专业类培训证书等形式,逐渐形成集“授”、“学”、“练”、“考”为一体的特色人才教育培训模式。

  实训基地通过工艺工法研究、技术研讨、举办技能比武、申请核发专业类培训证书等形式,以考的形式检验授学成果。

  今年6月,上海启动了“比学赶超、匠心传承”首届上海市房屋修理维护技能比武大赛,此次技能比武吸引了全市房屋修理维护行业25家单位的199名一线技术工人踊跃参与。

  在平瓦屋面细部班组技能比赛现场,记者接过评委王荣琪手中的评分表,上面平瓦屋面的4大类施工操作规程及品质衡量准则,仔细一数,光施工工序就有24道,现场选手一个操作流程结束,王荣琪立刻就在得分栏打上相应的分数,并在备注栏作出详细点评,选手的任何一个小瑕疵都逃不过他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
  上海市加大住宅修缮技能人才教育培训力度,制定了《上海市住宅修缮技能提升匠心行动计划(2020-2022)》。全市聚焦修缮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缺乏体系、层级不高等短板,加强优秀修缮技能人才的培养选拔,充分的发挥市级高技能人才的引领作用,形成由房管大师、修缮工匠、首席技师、技能专家、技术工人组成的‘五位一体’技能人才梯队,实现劳动者技能素质的整体提升。

  “十四五”期间,上海将重点聚焦在居民群众需求迫切、关注度高的相关领域。力争到2022年,使旧住房综合改造、历史建筑保护、物业维修、建构筑物拆除等住宅管理从业人员整体技能素质显著提升,技能人才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得到明显改善,初步形成一套集教育培训体系、“五位一体”人才发展梯次、若干市级高层次技能人才的房屋修理维护行业“1+5+N”特色技能人才发展格局。

  “质量预看房”制度是上海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员会为保障购房者权益,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而推出的一项重要举措。经过两年的试行,该委对制度进行了修订,并于今年5月16日起正式实施。

  近年来,上海、黑龙江、四川等地充分的利用无人机巡查范围广、更加灵活、时效性强、定位精准的特点,打造“空中巡查员”,助力城市管理检查全覆盖。

  据报道,陕西省西安市部分公园开展“公园问需”活动,邀请市民围绕公园提升改造工作进行问卷调查,了解市民对公园建设、配套场景以及服务的满意度,从而有明确的目的性地改进公园服务质量。

  近日,住房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于印发2024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规划的通知。

  何立峰在全国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视频会议上要求 打好商品住房烂尾风险处置攻坚战 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



相关文章